在家上世界名校通識課
文 |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理科思維啟蒙的三大原則
讓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有一種現(xiàn)象叫做“假期滑坡”,意思是,如果孩子在假期里沒有持續(xù)學習的習慣,回校后學習能力會大幅下降。
但持續(xù)學習不等于死記硬背,更不等于上補習班,而是為孩子選擇有趣又實用的學習資源,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與內(nèi)驅力。
今天,學院君為孩子推薦一份超實用的理科學習攻略——由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爾·威曼創(chuàng)辦的PhEt免費網(wǎng)站(有中文版),6-18歲中小學生均可觀看與互動。
在這里,晦澀的理科知識全都變成好玩的互動游戲。網(wǎng)站至今已為上億學生和用戶使用,堪稱全世界孩子理科學習與思維啟蒙之寶藏!
在介紹這份資源之前,先來說說創(chuàng)始人的厲害之處。
卡爾·威曼畢業(yè)于麻省理工學院,現(xiàn)在擔任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去年還拿了被媒體譽為“教育界的諾貝爾獎”——2017年的WISE教育項目獎,得獎理由正是創(chuàng)辦了PhEt網(wǎng)站。
為什么要創(chuàng)辦這個網(wǎng)站呢?這就要提到威曼教授對理科學習的見解了。當他還是一名大學助教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花了十七年的時間學習,來到實驗室,根本不敢也不能做實際的項目,甚至無法真正理解什么是物理學……
威曼認為,這完全是學習方式出了問題。打個比方,學烹飪的徒弟們拜師學藝,如果廚師僅僅是大講特講理論知識,卻不讓學徒去多煮幾次,到最后,學徒只能成為“理論的巨人”,什么菜都做不好。
學習也是這樣的——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普遍缺乏和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那么盡管學得再好,在考試時、在生活中,都很難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因為他們學的都是“死”的知識,是書本上由別人歸納出來的,無法將知識融會貫通,變成思維方式。盡管真的能解決問題,也只能按部就班,很少會有創(chuàng)新。
這種僵化的思維方式,是學理科最忌諱的。因此,威曼教授認為,要學好理科,就必須做到這三點:
1、 不能死記硬背,要把知識變活,掌握背后的思維方式;
2、 學習的過程要足夠有趣,參雜很多生活情景,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
3、 遇到問題時,要主動提問,并且及時解決。
遵循這三大原則,他下決心創(chuàng)辦了 PhET 這個新型課堂,讓孩子從探索中找到知識的樂趣,真正激發(fā)內(nèi)在驅動力。
接下來,我們就按照數(shù)學、物理、化學、地球科學、生物五個類別,與您逐一探索這些資源的魔力。
*溫馨提示:每個類別的文字介紹下面,都附有獲取更多學習資源的二維碼,長按識別后即可跳轉到相關子頁面首頁。
數(shù)學:及時反饋讓孩子愛上答題
PhET數(shù)學類的資源,給人第一感覺就是好玩和刺激。因為引入了游戲中最讓人興奮的機制——及時反饋。
比如,在這個周長和面積專題中,就不是簡單地給你一道題目,叫你算數(shù),而是直接給出面積或周長數(shù)值,讓孩子從四種不同組合模型中,選出符合這個數(shù)值的圖形組合方法:
答對題目之后,會蹦出一個笑臉和一個“win”的音效,過程就像升級打怪。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還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計時。
而在算算術中,同樣用上了圖形,幫助孩子更直觀地理解乘積、因數(shù)等概念,比如3*3=9,孩子會在這個大的表格上看到紫色區(qū)域,剛好是9個格子:
而且題目都是輪番變著法子考孩子的,不是直接問你12除以3等于幾,而是讓你填空,要用逆向思維去想,培養(yǎng)孩子多角度思考的習慣。
說到抽象的分數(shù)時,為了讓知識點顯得易懂,還用上了不同顏色的方塊,并且要求你對比大小:
如果選錯了,也會告訴你原因:
物理:把零散知識變成連貫體系
在物理學習中,勢能和動能的區(qū)別會讓孩子傻傻分不清楚,這個動圖就非常生動地演繹了一遍。通過模擬小人的運動場景,讓孩子有代入感,激發(fā)興趣;左邊動能與勢能的也隨著運動而變化,非常直觀:
再如這個“浮力實驗室”。木頭和石頭,雖然質量相同,但把它們放到水里面之后,位置卻完全不一樣:
如果孩子不理解,可以點擊左下角的重力和浮力按鈕,看到兩個物體的具體數(shù)值,理解重力、浮力、質量、體積之間的關系,把零散的知識點連成體系。
還有許多平常根本看不到的現(xiàn)象,網(wǎng)站都做成了視頻,讓人一目了然,比如電荷的運動:
以及光的折射和反射:
化學:再抽象的概念也能看懂
酸堿中和是怎么回事?單憑ph試紙、幾條化學公式,孩子很難完全理解。這個游戲就用顏色、形狀不同的粒子區(qū)分酸離子和堿離子,幫助孩子記憶ph試紙上的顏色具體代表什么。
還用圖形提示你各種常用的實驗方法——比如ph試紙測試酸堿度、電極測試導電性:
化學方程式如何配平?這次也采用了游戲闖關的形式,不僅提供一條式子要求填空,填完之后,還會用不同的形狀把式子具像化,讓你一眼看懂離子的結合,而不是死記硬背公式:
如果配錯了,點擊顯示原因,就能看到天平的兩端,知道自己弄錯了哪一步、具體怎么改過來。
地球科學:感受“掌控宇宙”的樂趣
在遙遠的外太空,地球、太陽等天體,都是怎么運轉的呢?這個資源就讓你直接體驗一下操控這三個事物的感覺。通過調整恒星和行星的比例,看到重力和軌道的變化:
那萬有引力又是怎么回事呢?最直觀的還是放到生活中去理解,比如一個質量為50kg和一個質量為200kg的人,互相施力,他們的力度會如何隨著距離而變化呢?通過拖拽兩個小人,可以看到數(shù)值的變化:
生物:嘗試更新鮮的“考試方式”
這個資源會教孩子如何從分子生物工作箱中獲取各種物質,放到基因條上,組合拼湊,看看能生成多少種蛋白質。當然,這對于中小學生而言有點難了,但對于激發(fā)學習興趣、拓展視野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如果考試都能這樣考,相信孩子們一定會越考越上癮!
最后想強調一下——以上資源再有趣,終究只是輔助孩子學習和探索的工具,如果有更好的學習方法,完全不必拘泥于形式。歸根到底,杜絕假期滑坡不是要苦哈哈地汲取知識,而是讓大腦保持活躍,讓思維永不枯竭。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