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文 |?哈頓

理工科碩士,經(jīng)濟學博士

少年商學院特約撰稿人

今年是人類登月50周年。當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踩下第一個人類腳印時,全世界都為之感動,“這是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p>

相信每個少年心中都有一個航天夢。

從《星際穿越》到《流浪地球》、從NASA火星探索到中國嫦娥登月、從國際空間站到天宮一號、國內外的科幻思潮以及太空實踐都時刻在吸引著孩子們的眼光,引發(fā)孩子們的求知欲。

當孩子跑來問你:天的那邊是什么,宇宙到底有多大?為什么星星會發(fā)光,宇航員會看到外星人嗎?等新奇有趣的問題,你會怎么做?

相比直接把正確答案告訴他們,更明智的選擇是親子共看紀錄片——一方面,紀錄片有強大的鏡頭語言,能夠直觀地讓孩子看到陌生神秘的宇宙,眼界大開;另一方面,搭配深入淺出的科普,也能讓孩子學到不少物理、地理等知識,充實自我。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部這樣的高分紀錄片——《阿波羅11號》。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電影評分來源:IMDB)

于2019年3月上映的《阿波羅11號》,采用了首次發(fā)現(xiàn)的65毫米大畫幅膠卷拍攝的影像資料和超過11,000小時的原始音頻資料,全景展現(xiàn)了阿波羅11號發(fā)射、登月和返回地球的全過程,磅礴大氣,贏得了無數(shù)好評。

 

在宇宙面前,人類渺小又偉大

開場時,土星5號火箭被運送到發(fā)射臺時的畫面令人感嘆,特別是“渺小”的人類與龐大機器的對比,在履帶式運輸車的面前,人們甚至在圖片中都占據(jù)不到幾個像素點,與土星5號運載火箭相比就更加微不足道了。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工作人員與履帶式運輸車形成鮮明對比)

然而,“渺小”的人類卻是這里所有一切的主宰。一個人的力量的確很微弱,但人們通過努力與協(xié)作,就能夠創(chuàng)造出為人類服務的龐大機器,能夠成為地球的主人,未來還將駛駕駛著飛船征服宇宙。

宇航員走出休息室,平靜地坐上運轉車前往發(fā)射臺之時,土星5號火箭卻突然出現(xiàn)了點小麻煩,第三艙段的某個閥門出現(xiàn)了泄露故障,而此時距離火箭預定的發(fā)射時間只有2小時45分鐘了。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即便最頂尖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也難免出現(xiàn)失誤,可是他們卻有著異于常人的優(yōu)點,那就是臨危不亂。發(fā)射控制中心立即派出了由三名技術人員和一名安全專家組成的小組前往現(xiàn)場,處理緊急情況。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盡管時間緊急,在問題的處理過程中,不論是發(fā)射控制中心,還是三位宇航員,或是故障處理小組,所有的人都沒有出現(xiàn)絲毫慌亂。

發(fā)射控制中心有條不紊地協(xié)調各部門的工作,三位宇航員按部就班地進入指令艙進行準備,故障處理小組嚴謹細致地檢查和維修。終于,在火箭發(fā)射前的第51分鐘,故障被排除掉了。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這告訴我們,再聰明的大腦都有可能會犯錯,但睿智的人會通過冷靜、嚴謹、細致的處理方式將錯誤的損失降到最低。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航天事業(yè)中沒有超級英雄

火箭發(fā)射前的一段錄音讓人印象深刻,當時指揮控制中心正在與各個小組進行聯(lián)系,以確認能否開始發(fā)射。

幾乎所有的工作人員,包括推進控制人員、電氣環(huán)境控制人員、制導控制人員、技術支持人員、監(jiān)督監(jiān)察人員等,都在配合指揮控制中心完成發(fā)射前的最后準備工作。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火箭發(fā)射前,各小組確認已完成準備工作)

不同于多數(shù)好萊塢大片的是,《阿波羅11號》并沒有刻意塑造三位宇航員——奧爾德林、阿姆斯特朗和柯林斯超級英雄的形象,反而是將他們個人的時刻融入到更大的圖景中。

這也正是電影所要表達的寓意之一,在偉大的航天事業(yè)中并不存在什么超級英雄,而是千千萬萬夜以繼日辛勤工作的科研人員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罷了。

 

跟宇航員一起漫步月球

從火箭發(fā)射開始,電影用一種近乎純粹客觀的展現(xiàn)方式,將阿波羅11號探月并返回的影像展現(xiàn)給觀眾。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所有宏偉的場景,包括重達650萬磅的機器、哥倫比亞號與鷹號的對接、傷痕累累的返回艙等等,都來源于真實的膠片記錄,而不是電腦特效。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我們觀看電影之時,就好像是我們自己也在火箭發(fā)射基地看著土星5號發(fā)射、在太空中回望蔚藍色的地球、與宇航員“大大”一起漫步月球、隨著指令艙從大氣層一同墜落一般。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主創(chuàng)團隊在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家檔案館合作的過程中,甚至還發(fā)現(xiàn)了一批未公開的65毫米影像合集。

《阿波羅11號》首次將這些真實的影像展現(xiàn)在了大眾面前,即使你和孩子曾經(jīng)看過很多與登月相關的電影和記錄片,也能從這部電影中得到新的收獲。

 

生動再現(xiàn)太空飛船中的每項任務

大家可能會質疑,用90多分鐘的時間觀看一部純粹的記錄片會不會有些煩悶呢?

《阿波羅11號》的主線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是對人類偉大創(chuàng)舉的展現(xiàn),可這并不是影片的全部。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導演不僅從這龐大的視頻材料中精選出最振奮人心的時刻,用高超的電影剪輯手法,給大家呈現(xiàn)了非常宏大的火箭發(fā)射畫面。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片中還聰明地融入了精心制作的示意圖,貼心地為熱愛科學的觀眾普及太空飛船中的每項任務:

點火、火箭升空、整流罩分離、繞地飛行、登月點火、繞月飛行、登月艙分離、著陸月球、與指令艙接軌、繞月飛行、點火回地球、著陸倉分離等。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在實現(xiàn)登月的過程中,既有緊張嚴肅的時刻,也有任務成員的幽默對話和友情插曲,還有吃瓜群眾的人生百態(tài)。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觀看火箭發(fā)射的人群百態(tài))

通過對這些細節(jié)的描寫,拉近了我們與航天員、工程師和科學家們的距離,讓我們認識到他們其實和普通人也沒有什么差別。

 

換個方式讓孩子愛上宇宙科學

影片的最后,當三位宇航員在太空最后一次與地面直播通信時所說的話,成了整部影片的升華。

他們說,“這趟征程的意義遠遠超過三個人踏上月球,我覺得這象征著人類永不滿足的好奇心,以及對未知的探索?!?/strong>

“這次任務就像潛水艇的潛望鏡,表面上大家看到的是我們三人,但背后卻是千萬人的努力……”

這部50年前就拍好的紀錄片,換種方式給孩子最好的科學啟蒙

(阿波羅11號成員,左起: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奧爾德林)

人類所有的偉大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阿波羅11號登月行動一樣,它離不開人們的異想天開和腳踏實地。

有些人異想天開,渴望把一個接近300萬公斤的巨型火箭從地面發(fā)射出去,將三名宇航員送到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表面,然后經(jīng)受太陽溫度一半的高溫后成功返回,在那個年代這幾乎是天方夜譚。

而另一些人腳踏實地,將所有的一切,包括助推器、軌道計算、指揮控制、通訊、食物和生存必需品等,全部都做到,這需要大量航天人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

這也是《阿波羅11號》能夠給孩子們帶來的啟發(fā)——異想天開和腳踏實地。

正如影片里阿姆斯特朗那句震撼人心的“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名言一樣,并非他下意識的感慨,而是徹徹底底的事實。

人類沒有一個時代不仰望月球。讓孩子從小了解太空科普知識,不僅能釋放孩子的熱情與想象力,感受科技力量,更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開創(chuàng)性思維和突破自我局限的勇氣。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