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的第1346次分享,由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編輯整理。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大多數人還忙于追求“大抱負”時
英國一個大媽,Pamela Warhurst
做了一件很小的事
靠種蔬菜水果
實現了自己的“小確幸”
順帶改變了她所在小鎮(zhèn)1萬5千人的生活方式
并影響了英國超過30個小鎮(zhèn)
她的故事甚至在美國、日本和新西蘭
等國家和地區(qū)仿效起來
她因此登上了TED演講舞臺
這不僅是一個溫暖的個人成長故事
更有值得中國家長反復咀嚼的教育啟發(fā)
(強烈推薦觀看Pamela幽默的演講視頻,
全場掌聲笑聲不斷)
Pamela自2008年開始
在小鎮(zhèn)各個角落種蔬菜水果
她生活的Pam Warhurst小鎮(zhèn)原本是這樣的
——整齊劃一、死氣沉沉?
改造之后變成這樣了
—— 目之所及都是綠色
主干道旁邊,原本是“寵物廁所”
現在種滿了剛發(fā)芽的蔬菜
醫(yī)療中心,原本被有刺的植物包圍
現在水果樹、灌木叢和蔬菜生長茂盛
停車場,原本除了汽車一無所有
現在也種上了草藥
甚至連警察局門口,也種上了玉米
“人們需要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Pamela在TED演講舞臺上如是說
“不只關心自己幾點一線的生活,
而是主動關心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
用更多別出心裁的方式和人交流。”
?
什么方式能超越年齡、收入和文化差異
讓所有人都參與其中,收獲快樂?
“吃唄!”
坐在廚房里,Pamela和朋友開玩笑說
是啊,為什么不讓所有人一起生產食物呢?
?
說干就干,她沒有找專家做嚴謹的評估
沒有一份像樣的申請報告
更沒有找小鎮(zhèn)富人投資
而是自己掏腰包,買了第一批蔬菜種子
播種在小鎮(zhèn)每一個可以利用的角落
而結出來的蔬菜瓜果,路人可隨意采摘!
她給自己這個項目命名為Incredible Edible
(“不可思議的食物”)
想法很美好,但一開始并不順利
“這些小小的行動,
在明天可能出現的未知的問題面前
簡直毫無意義”
——這是她身邊不少人聽聞這個想法后
和她說的第一句話
但Pamela還是堅持
“每個人都有責任,把善意輻射出去。”
很快,Pamela的舉動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不少人了解到她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后
加入了她的公益項目中
擅長繪畫設計的人
在各個種植點插上標識
——“如果是長這樣,請勿采摘
如何是長這樣,請隨意”
學校請來專業(yè)園藝師志愿者
為學生開展種菜和農業(yè)課程
他們甚至利用了墓地
——在那里搭建了菜棚
還開玩笑說“那里土壤營養(yǎng)好”
小同學就在這里觀察蔬菜的季節(jié)性成長
人們的熱情讓Pamela的創(chuàng)意源源不斷
她先是組織設計了一張“蔬菜旅游地圖”
畫出一條沿途有美麗的蔬菜風景的路線
經過了咖啡館、超市、商店、學校等
希望改變人們平常幾點一線的路線
擴大生活圈,從而改變生活方式
后來又做了一張“雞蛋地圖”
鼓勵人們把自家雞蛋拿到公園門口兜售
結果大受歡迎
人們紛紛做奶酪、稀有品種豬數量也大增?
不少人遠道而來參觀她的“城市菜圃”
然后把這個想法帶到英國其他小鎮(zhèn)
今天,美國、日本等地
也陸續(xù)建立起了類似的綠色社區(qū)?
從此,Pamela就不再只是單純地種菜了
她鼓勵了無數人為社區(qū)的美好而努力
?
“一開始這只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行動
卻越來越讓我們相信,
每個人都有能力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Pamela把自己所做的一切
稱為“一種對善良的投資”
而讓我們感動的
其實不僅是Pamela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行動力
還有她的“社區(qū)精神”
中國人習慣談“小區(qū)”而非“社區(qū)”
一群人居住在一起多出于基本需要
不怎么流行“自己做點什么,讓社區(qū)更好”
但在英美,社區(qū)精神卻幾乎是生活常識
不少名校甚至把“關懷他人”列為招生條件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曾發(fā)表了一篇名為
“扭轉趨勢”(Turning theTide)的研究報告
主張大學入學系統
應弱化對孩子分數、技能等的考量
而更看重學生關懷他人的特質
主要考量學生為社區(qū)做過什么貢獻
這一改革方向獲得包括哈佛、麻省理工
在內的全美80多個大學的認可
?
少年商學院經典課程
《設計思維之小小生活創(chuàng)意家》
便強調用“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
這一風靡歐美中小學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方法
在四周的時間里改造家庭及社區(qū)
引導孩子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并解決現實問題
譬如如何改善小區(qū)游樂設施、
如何讓垃圾分類更好實施……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