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成為孩子的課堂
1969年7月16日,裝載著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火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fā)射升空。
1969年7月20日,執(zhí)行此任務的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與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
這是載入史冊的一幕,但是我們對這個事件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歷史書上。
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的這部紀錄片《阿波羅11號》由Neon和CNN Film公司出品,采用了首次發(fā)現的65毫米大畫幅膠卷拍攝的影像資料和超過11,000小時的原始音頻資料,為人類歷史上最具標志性和歷史性的時刻展現全新的視角。
《阿波羅11號》豆瓣評分:8.7
導演并沒有將這些寶貴的源素材剪輯成無聊的科教片,而是以電影的方式將這一航天傳奇,剪輯成了振奮人心的愛國片。
影片一開始是從佛羅里達火箭中心的大遠景開始,乍一看,像是我們在新聞中常見的火箭準備發(fā)射時畫面,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感覺。
可是當鏡頭切到正在穿宇航服的三位宇航員身上時,氣氛一下子覺得有點緊張了。
但三位宇航員表情沉著冷靜,平靜地回答著大家的問題,仿佛在執(zhí)行一次平常的飛行任務,而不是登月。
隨后,他們平靜地上車,離開,來到火箭發(fā)射架下,乘坐垂直電梯來到100米高的發(fā)射平臺,一氣呵成,一臉平靜地準備著。
而影片的屏幕上,倒數著距離火箭發(fā)射還有多少時間,同時畫面不斷切換著控制中心、海灘上拍照的觀眾、火箭龐大的近景鏡頭,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所有人都屏息期待著。
直到火箭發(fā)射前的幾秒,鏡頭拉近到火箭下方的點火器,轟的一聲,巨大的火焰升騰而起,火箭騰空而上,人類用自己的力量將火箭送上了宇宙,這個場面,可謂是震撼人心!
導演不僅從這龐大的視頻材料中精選出最振奮人心的時刻,用高超的電影剪輯手法,給大家呈現了非常宏大的火箭發(fā)射畫面。
還非常聰明地融入了精心制作的示意圖,貼心地為熱愛科學的觀眾普及太空飛船中的每項任務:點火、火箭升空、整流罩分離、繞地飛行、登月點火、繞月飛行、登月艙分離、著陸月球、與指令艙接軌、繞月飛行、點火回地球、著陸倉分離等。
每一個任務,每一個細節(jié)都非常清晰,讓我們真真實實地感受到我們真的登陸了月球,我們人類做到了,影片呈現了。
正如影片里阿姆斯特朗那句震撼人心的“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名言一樣,并非他下意識的感慨,而是徹徹底底的事實。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